“陶营,你是怎么发现这个司法救助线索的?”“陶营,你的控申工作怎么做得这么好!快教教我!”“陶营,你居然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证A证,我记得你不是法学专业的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年轻干警总是对陶营有着数不清的好奇。干警口中的“陶营”,就是退伍转业军官陶启亮。从军16年间,他对自己严苛自律,对任务敢打敢拼;2023年进入蒙山县人民检察院以来,将部队优良作风和检察工作相融合,对群众用心、对同事关心、对事业忠心,用积极向上的拼劲激励着身边人奋勇前行。
他身上始终有股不甘落后的“傲气”
“10个、11个、12个、13个……”一次引体向上测试中,陶启亮的成绩仅达合格线。但从小立志报国的他,心中揣着“不甘人后,建功立业”的冲劲——别人能行,自己也一定能行。他拒绝“过得去”的状态,每晚加练30分钟,用梯度训练法逐项补齐短板。这份不服输的“傲气”,让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求学期间斩获多项军事技能比拼佳绩,获评“优秀学员”。
这份“傲气”在检察工作中同样炽热。入职仅六个月,单位安排他参加全市检察机关控申业务竞赛。作为检察“新兵”,他没有丝毫迟疑,掷地有声地回应:“坚决完成任务!”凭着突击学习的钻劲、刻苦钻研的韧劲,他最终不负众望,不仅获评为梧州市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更在全区控申业务培训班上作为代表汇报案件,朝着检察“尖兵”稳步迈进。
他身上始终有股勇于斗争的胆气
全市检察文化周足球比赛在即,陶启亮正在带队备赛。“陶营,这次咱能赢吗?”有干警小声发问——上一届比赛的惨败,让大家心里都打着鼓。面对顾虑,他临时调整计划,抛开战术布置,讲起了阿里高原上的战斗故事:一次任务中,他接到命令后立刻率连队出发。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高原上,他们踩着没膝积雪、攀过陡峭石崖,顶着刺骨寒风和致命高反,从白天走到黑夜,终于抢先抵达指定地点。出发时,他们只说了一句话:“坚决完成任务!”
干警们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真切感受到连队“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必胜信念愈发坚定。“球进啦!我们打进决赛啦!”“一二一加油!一二一加油!”梧州市检察机关第十一届“检察文化周”赛场上全体干警奋力拼搏,相继在足球、拔河、旱地龙舟等团体项目中斩获亚军,创下近年来最好成绩。
他身上从不缺迈向新征程的智慧与勇气
“勤廉榜样,陶营实至名归!”“以后我也要上勤廉榜!”青年干警小雷看着院里的宣传墙对同事感慨道。这份认可的背后,是陶启亮无数次的坚守与付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每当检察工作遇阻,他总会以毛主席的诗句自勉。
从军16载后转型检察,难题接踵而至,但他从未气馁。面对“法律学习难”,他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转业前一年坚持边训练边学习,每天挤出3小时啃法规、钻条文,打牢法律功底,成功考取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转业后如愿分配到了检察系统工作;面对“检察业务难”,他恪守“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在刑事执行检察中用敢监督的勇气和善监督的智慧,赢得被监督对象与同事的认可和好评;面对“群众工作难”,他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用心架起检察与群众的桥梁,用行动践行“案件筛查—实地走访—联合救助”工作法,让司法救助精准触达需求,真正实现“救急解难、雪中送炭”。2025年,他协助办理的赵某某案,被自治区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2025年7月,作为预备役人员的他,在接到原部队发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军事训练召集令时,陶启亮毅然重返军营,训练中因表现突出获评“军事训练先进个人”。18年的青春年华,从雪山高原到碧海蓝天,从戍边卫士到检察干警,四方轨迹见证着他的成长。青年故事分享会上陶启亮表示:青年人从不缺向新征程迈进的智慧与勇气,自己将用热血与汗水,在检察的岗位上践行着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尽热爱。
(责任编辑:admin)